“从工具到伙伴:智能时代语言课堂的协同实践”专题讲座
作者、初审:邓涛昀 复审:宁少媛 终审:陈星
7月9日上午,体育平台
在北二教116教室举办教学研讨会,特邀英语教育学院范栩颖老师作“从工具到伙伴:智能时代语言课堂的协同实践”专题讲座。学院全体教职工与会,讲座由副院长陈星教授主持。
讲座直面当前教学挑战:学生广泛使用AI完成任务,技术平台可自动批改甚至生成范文。范栩颖老师提出关键问题:教师如何有效介入?其专业性价值如何体现?能否实现从“视技术为工具”到“以技术为伙伴”的根本转变?
范栩颖老师系统梳理了外语教学技术演进的三个阶段:从早期作为效率提升“外设”的工具引入,到深度融入教学结构的平台整合,再到当前以数据驱动、平台互通和人机深度协同为特征的智能融合阶段。她强调:“技术正成为师生协作的智能伙伴,深度嵌入学习全流程。”
针对学生使用AI的普遍现象,范栩颖老师指出教师核心任务是建立“引导—反思—深化”机制,成为“学生—工具—目标”的连接者,设计让学生“用得对、学得深、想得清”的环境。面对AI对专业性的挑战,她阐明教师价值在于“创造条件让工具服务高阶目标”:构建评估标准引导AI作为“思维验证工具”;践行形成性评价,提升表达意识;带领学生探索AI无法触及的语言“思想层”,做好“学习场域建构者”与“表达价值评判者”。
范老师呼吁教师实现三重转变:从独立教学转向协同学习设计,从使用工具转向构建“人—技—学”共生关系,从知识传授转向语言学习生态建构。她深刻回应时代之问:“语言课堂的意义,在于教师营造语言生长、思维激发、人际连接的世界。”
陈星副院长总结指出,讲座为学院应对智能技术挑战、探索教学转型提供了重要指引,学院将持续推动深度交流,助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外语教学新生态。
